廖坤培
凉山    凉山州米易县
廖坤培(1816-1894) 字伯厚,号西崖,清嘉庆二十一年(1816)生于今撒莲乡。其书法和教育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,是成都以南唯一一个翰林,慈禧太后赐匾:“荒辟南天”。
人气排名
1689

廖坤培之父廖朝宗,以医为业,同治《会理州志》称其"通轩岐之术,临症谨慎,病愈不计谢赀。

 

处乡邻不露圭角。人将构讼,即为排解,而人不知其好。"坤培自幼励志读书,勤奋聪颖,学业日进,"文章秀丽,弱冠为名诸生"。

 

道光二十四年(1844)参加四川省乡试,得甲辰恩科副榜第三名。之后,随家移会理州城,"仍闭户勤苦,朝夕不辍"。咸丰元年(1851),中辛亥恩科第19名之举人。同治元年(1862),中壬戌科第42名进士,任翰林院庶吉士。

后由内阁大挑,外任湖南省知县,旋改任翰林院编修。同治六年(1867),外放贵州省乡试主考官,旋任贵州学政使,职掌全省教育和人才选拔。廖坤培在学政使任内,"所取多名下士,其后历显宦,任封疆,时称为得人"。在贵州任职二年后,于同治十年(1871)前后,又被调回京城,再入词馆,历十余年。

 

正要改任廖为御史时,因母丧,闻讣返里,辞官告老还乡。后廖坤培主讲金江书院(会理中学前身),培养本地人直至逝世。

 

廖坤培有子五人。均经科举入仕。长子倬,字由云,任盐提举;次子侃,字亦陶,任直隶知州;三子仪,字凤楼,任清廷工部主事;四子俊,字义臣,由廪贡授广西象州知州;五子侁,附生出身,候选县丞。

 

光绪二十年(1894)廖坤培病逝,终年78岁。

 

廖坤培著有《寄云山馆文集》12卷、《困斋诗稿》8卷、《中兴挥尘录》4卷、《星轺游记》2卷、《视学劝士录》1卷,今均无存。同治《会理州志·艺文志》载有其诗《迷易道中口占》4首,脍炙人口。

书法

 

光绪《会理州续志·艺文》收有廖坤培逝世前一年所作七律6首。

 

1、廖坤培诗词节选

 

《迷易道中口占》4首:

 

"一帘疏雨四围风,几缕残阳隔树红。行过断桥回首望,遥山多在白云中。"
"茫茫一望浩无涯,沧海桑田实堪嗟。记得老翁垂钓处,当年曾有几人家。"
"连村何故半荒残,回忆以前可慨叹。只有木棉花似旧,年年红与故人看。"
"藤萝瓜蔓自纠缠,峰侧斜看树倒悬。爱煞枝头双杜宇,乱山深处裹云眠。"

人物志照片

 

2、会理有关廖翰林的传说

 

会理民间传说:廖坤培与吴锺崙(号小峰,会理人,三代举人)中举后,一同上京殿试。途经沧州府,见一先生在路旁摆摊测字。两人随上前欲问问前程。廖坤培随手捡了一签递给先生,先生展开一看,连忙恭喜。廖坤培看见是个“串”字,不解其意。

 

先生问道:“相公可是上京赶考的举子?” 坤培答曰:“正是”。先生解释道:“串字两中,已中举人,还要中进士。”

 

吴小峰在旁看得,暗暗记住该签。待先生放回签筒后,吴小峰拿起签筒一面摇一面目不转睛的盯着该签,放定后急忙拿起该签。先生一看又是“串”字,大惊失色,对吴小峰说:“相公你不能往前走了,家中出事了。”小峰大怒:“他捡了此字说是中中,怎么我捡了此字就是要出事了?”

 

先生解释道:“他是无心之串,当然中中,你是有心之串,就为患了”。正说着,一骑快马赶到,送来家书,原来是吴母去世了。吴小峰只得丁忧回籍。

 

廖吴二人才华相当,会理原本可能出两个翰林的,结果出成都南门就只出了一个翰林,所以慈禧太后赐匾:“荒辟南天”。